转化案例

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6-15      点击数:


1.海藻纤维产业化项目(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夏延致)

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夏教授团队成立“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从2004年开始致力于海藻纤维纺丝基础理论、工艺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历经十余年的技术攻关,从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生产,突破了海藻纤维生产技术的瓶颈。目前研发海藻纤维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2017年5月在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岛大学的“海藻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项目获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海藻纤维是人造纤维的一种,指从海洋中一些棕色藻类植物中提取得到的海藻酸为原料制得的纤维,以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进行开发,利用海带海苔等海洋生物为原料制取的天然、功能性、可再生循环使用的新型纺织新材料,开辟了纺织新材料第三类原料产地,对国家开辟新型纺织材料原料基地节约耕地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海藻养殖大国,一旦海藻纤维能够投入量产并在更多领域应用,就能打造世界“海洋棉田”,解决棉花纤维原料供应难题,前景令人振奋。

团队共承担了国家重点863研发项目、973计划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等36项国家级、省市级项目,国拨科研经费超6600万元,申请专利51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0项,申请国际专利PCT1项。

2017年12月研发团队向学校申请海藻纤维凝胶纺丝制备工艺等相关十项发明专利(含一项申请权)转化工作方案,经我校校长办公会同意上述科技成果以人民币7200万元作价入股,本次成果转化引入两位自然人和青岛秉金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投资4800万元,共同组建青岛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2亿元。公司着力形成海藻育种、加工、纺织、染整、服装等全链条产业,推动青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造“海上棉仓”。目前已建设了5000吨产能纺织用海藻纤维生产线,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2019年,经过团队、公司及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攻关,完成产业化生产装备和工程技术、工艺路线的研发集成,建成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海藻纤维生产线,也是唯一的纺织用海藻纤维生产基地,一期产能达到1500吨并投料试产。研发生产系列纺织服装、生物医用、卫生护理、阻燃防护用海藻纤维品种和功能性纺织品,海藻纤维的下游制品生产企业也由开始的数家推广发展到目前的30多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融通“海洋生物质——海洋化工——海洋生物质纤维——海洋生物基材料制品”产业链,努力打造战略性新型产业,为我国海藻生物基纤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源化细胞工程制药项目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尝试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多维融合,通过对接各方资源,政府提供物理空间和场地,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我校医学部王教授以一项发明专利作价入股,联合外籍首席科学家团队及投资公司,以“学校技术+社会技术+社会资本”的形式成立了合资公司-青岛华赛伯曼医学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已于2019年3月注册成立,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公司是以功能细胞存储、改造、细胞药物研发及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为核心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建有全球领先的“B+A”级标准生物洁净实验室,拥有尖端的深低温气相液氮冻存技术。汇聚了国内外多位杰出科学家,联合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打造产、学、研、医一体的健康服务平台。现已完成第二轮融资增资,筹集到资金3200万元。同时与青岛万明赛伯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建立了青岛大学华赛医学细胞和蛋白质药物研究院。

3.以“婴幼儿祛毒肝泥”为代表的系列健康婴幼儿辅食产品及拓展的全系列健康老年辅食产品和系列祛毒猪肝食品的产业化

医学部董教授团队成立了学科型公司,公司于2017年7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0万元。公司自成立之日起,积极促进数字医学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结合目前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的食品安全问题,团队将对人类肝脏的数字医学研究成果延伸到了猪肝上,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课题科研成果的纵深拓展,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深入的科学研究,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生鲜猪肝祛毒方法和青英董氏(注册商标)祛毒猪肝系列菜品、食品和功能保健食品的生产设计,包括健康美味菜品、适用于婴幼儿、孕产妇、手术后患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安全的祛毒猪肝系列产品(4项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认可。2017年1月,专利以“入门费+提成”的方式与青岛某公司开展合作;2020年、2021年研发团队专利成果以专利实施许可的方式许可给其他公司,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以此为引领,能够极大促进婴幼儿和老年人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从而催生数亿元以上的巨大经济效益,提升我省肉食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婴幼儿健康辅食、老人健康辅助系列食品产业基地,对发展山东省乃至全国食品产业、打造婴幼儿等健康食品的著名品牌、推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该方法也可以改变人类食用猪肝的传统方式,对世界各国该领域的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4.非接触式无线电能传输项目

电气工程学院王教授团队完成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本世纪兴起的一个新技术,如手机无线充电、物流分拣智能车(京东等)的无线供电等,大量未来应用于如家庭轿车的无线充电、公交车的无线充电,这样便于智能化和自动化,无线充电可设置在停车位、公交站、红绿灯路口、高速公路专用道等,也将在军事、航天、采矿勘探、家电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推出了创新型电路拓扑,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大功率单管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并申报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先后发表技术论文10 余篇,与海尔集团进行横向技术合作。

2019年4项发明专利以普通许可的方式与青岛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许可服务费200万元,并推出了电磁炉和果蔬机(豆浆机)二合一新产品样机,填补了世界空白。该新产品(新技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无线传输效率高达94%以上、功率因数0.97以上、可实现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控制,通过 PWM+PFM 相结合的控制方法,该新产品既可像普通电磁炉一样使用,也可把无尾(无连接电线)果蔬机或豆浆机放在电磁炉上通过无线电能传输为其供电,这样用户仅在普通电磁炉价格的基础上增加大约200元以下成本既可获得该二合一新产品。所用的果蔬机(豆浆机)不用再担心清洗过程中把电气接触部分弄上水,可把其整体放入水中清洗,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该新技术(新产品)也可广泛用于 kW 级以下功率等级的无线电能传输领域,如巡检机器人、电动车、无人机等设备的无线充电,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5.电磁驱动反应釜化学机械系统项目

为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0年1月化学化工学院谷教授与中洲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合作,依托现有研究能力和中洲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生产、资金、市场资源的综合实力,联合进行新型化工材料的产学研合作,同时一种采用电磁驱动反应釜的化工机械系统、一种多传感器监控的研磨化工机械系统2项专利以直接转让的形式受让给中洲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技术合同交易额200余万元。该技术可以实现使用多个反应釜、进气口、单向阀实现对多种物料的加工制造,实现了物料的多重加工反应、对气液分离和净化以及气体物料的重复使用。通过模糊控制解决了人工设定反复修改带来的效率低下及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使用效率,降低化工类企业的成本。



关闭